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詹天佑

詹天佑

編輯監視此頁面
本文介紹的是詹天佑。關於其他同名條目,詳見「詹天佑 (電影)」。
詹天佑

1918年,詹天佑。
英文名 Jeme Tien Yow
字 眷誠
號 達朝
出生 1861年4月26日
 大清廣東省南海縣(現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十二甫西街芽菜巷)
逝世 1919年4月24日(57歲)
中華民國湖北省漢口市
死因 因病逝世
紀念建築 詹天佑故居、詹天佑紀念館
籍貫 安徽省徽州府婺源縣
語言 漢語、英語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大學
母校 耶魯大學
職業 工程師、作家
活躍時期 1905年-1919年
機構 中國鐵路公司
知名作品 《鐵路名詞表》
《京張鐵路工程紀略》
《華英工學詞彙》
父母 詹興洪、陳氏
配偶 譚菊珍
親屬 詹天佐〈大弟〉、詹瓊仙〈大妹〉、詹和仙〈二妹〉、詹世鸞〈祖父〉、詹文賢〈曾祖父〉
獎項 二等寶光嘉禾章
1914年
詹天佑(英語:Jeme Tien Yow[1],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誠,號達潮,祖籍徽州婺源,廣東省南海縣人(現廣州市荔灣區西關十二甫西街菜芽巷人),是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目錄
生平
出生留學
回國初期
唐津鐵路津沽鐵路段
新易鐵路
京張鐵路
逝世
主要成就
作品
紀念
家鄉故居
京張鐵路沿線
青龍橋站
張家口南站
北京交通大學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出生留學編輯

1872年詹天佑(左)和潘銘鍾(右)在到達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後的合影

學生時代的詹天佑
其父詹興洪為詹天佑所具之《出洋志願書》道出了詹家的源流:[2]

具結人詹興洪今與具結事,

茲有子天佑,情願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學習機藝。回來之日,聽從差遣,不得在外國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結是實。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歲,身中,面圓白,徽州府婺源縣人氏。曾祖父賢。祖世鸞。父興洪。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詹興洪(親筆畫押)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誕生在西關十二甫,詹天佑在其履歷中,自稱「廣東南海縣民籍」。詹天佑是地道的西關人(當時西關屬南海縣境內)。

1872年,清末革新思想家容閎在香港招考幼童。詹興洪的好友譚伯邨,在澳門經商,見多識廣,很有開明之見,力勸詹興洪夫婦送詹天佑報考出洋。譚伯邨是中山人,很喜歡詹天佑,認為他聰明堅毅,將來定有所成,於是早早地把四女兒譚菊珍許配了給他。詹興洪後委託譚伯邨帶上詹天佑到香港報名,詹天佑幼年就讀私塾,學習很好,到香港報考成功,剛剛12歲的詹天佑考進了幼童出洋預備班。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內的首批清代官派美留學幼童30人遠赴美國。(見中國留美幼童)

詹天佑在美國入小學、中學學習後,在1878年以優異成績進入耶魯大學,修讀土木工程,鐵路專業。1881年5月,以「碼頭起重機研究」為論文畢業,得哲學學士(Ph.B)學位。同年,清政府撤回所有留學生。百多名歸國留學生中,只有詹天佑及歐陽賡能及時取得學位。

回國初期編輯

詹天佑像,位於張家口南站
詹天佑回國後被派送到福建馬尾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85年調到廣州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曾勘製廣東沿海海圖。1888年,經鄺孫謀推薦,轉入由李鴻章、伍廷芳興辦的中國鐵路公司,於英國工程師金達(Claude W. Kinder)之下任見習工程師並得到學以致用的機會。

唐津鐵路津沽鐵路段編輯
在1887年至1888年間,詹天佑參與興建連接唐山至天津的唐津鐵路中塘沽至天津段的津沽鐵路鋪軌,之後很快便得到金達的賞識,升任工程師和地區工程師。

新易鐵路編輯
1901年,八國聯軍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回京後,宣布要坐火車去西陵祭祖,令屬下為她修築一條來往高碑店至易縣的新易鐵路,以供慈禧祭祖時乘坐。慈禧把修築新易鐵路的事交給袁世凱負責,要求在6個月內竣工。袁世凱本想請英國工程師克勞德·威廉·金達主持修路,但卻遭到法國的反對。在英法兩國相持不下的情況下,1902年10月19日袁世凱正式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以四個月時間及低廉的成本建成了鐵路。雖然這只有37公里長的路線沒有很大的實質作用,但卻是首條由中國人自行修建的鐵路。[3]

京張鐵路編輯

1909年10月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時的詹天佑
主條目:京張鐵路
之後清政府準備興建連接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由於這條鐵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英國及俄國都希望得到建造權而相持不下。然而,在英國、俄國的鐵路高級計劃測量師和工程師在經過多次的探勘後認為難度極大。因為燕山山脈群中有不少的陡峰,其中被選為「第二隧道」的燕山二號峰其大部分的構成材質多為花崗岩以及玄武岩,很難使用一般的「炸隧開道」的方法,這使得列強讓京張鐵路追加預算資金。結果在袁世凱在1905年決定不用外國資金,亦不使用外國人,全部由中國自行修建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為總工程師,之後更兼任鐵路總辦。京張鐵路全長約220公里,由於要經過長城內外的燕山山脈,需要興建不少隧道及橋樑,工程相當複雜。當時有部分外國人質疑中國人自行建造這條鐵路的能力;詹天佑亦明白工程艱鉅,並關係到中國工程師的聲譽,但仍然堅持努力嘗試。詹天佑從三條他親自勘定的路線中,選擇成本及線路走向、客流量均較為適中的一條。另一條他認為線路走向、客流量較好,但因造價較高而被迫放棄的路線,後來在1955年建成為丰沙鐵路。最終京張鐵路在四年後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兩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來預算節省三十五萬兩白銀。鐵路上有四條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長1,092公尺,採用豎井方法挖掘;另外有二百米長,鋼架結構的懷來大橋;此外還在八達嶺段(盡是懸崖峭壁)則使用了「人」字軌道攀斜,解決了地勢險要、坡度過大而資金有限的問題。京張鐵路的成功建造,不單是中國近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對正掀起民間自辦鐵路風氣的中國亦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逝世編輯
1919年4月,詹天佑因病回漢口,4月24日去世,終年五十九歲。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4]。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原葬在北京海淀區萬泉莊,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北京鐵路局和中國鐵道學會於1982年5月20日將詹天佑及其夫人遷葬於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站房右側。1987年,附近又建成了詹天佑紀念館。

主要成就編輯

詹天佑銅像及墓

詹天佑紀念館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期間,厘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準,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呎8寸半(1.435米)標準軌、鄭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詹尼車鉤、鄭氏車鉤、詹氏車鉤,美國人Eli H. Janney所創,被誤以為是詹天佑發明而稱為詹氏鉤,其實是由於其發明者名字中文音譯中出現了「詹」,詹天佑只是對其做過些微修改)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培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製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它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

作品編輯
《鐵路名詞表》
《京張鐵路工程紀略》
《華英工學詞彙》
紀念編輯
家鄉故居編輯

故居
2004年,中共廣州市委荔灣區委、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決定重修十二甫詹天佑故居,同時建立詹天佑博物館。詹天佑故居地處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是詹天佑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原址為二層半的西關大屋式建築,佔地面積僅40多平方米,且相當破舊。

2002年10月,荔灣區教育局為改造「麻雀學校」十二甫西小學(現更名詹天佑小學),開始擴徵周邊舊民居,詹天佑故居也被納入清拆紅線內。後經荔灣區部分政協委員的及時提議,保留了故居及鄰旁的水月宮,開發成詹天佑故居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和名人故旅遊景點。

整修後的詹天佑故居紀念館分為故居、紀念館四個房間和前後花園等部分,占地面積擴大至200多平方米,比舊址擴大五倍多。詹天佑故居及紀念館,現已恢復成舊有的西關大屋格局,建築立面選用傳統的青雲磚,正面兩個出入口均設有角門、(木趟)櫳門和厚重的木門,牆面上有滿洲窗,兩側前後花園也可通行。故居大廳的布局參照的是一張攝於1880年代詹天佑在廣州家中所拍的玻璃底片,底片上有八仙桌、八仙椅等酸枝家具,牆上掛著名人字畫,還有幾個鑲滿照片的鏡框,這張玻璃底片在故居封藏了一個多世紀後,在2004年偶然被發現。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在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時,將地勢陡險、坡度大的八達嶺設計成「人」字路線,使列車順利行駛,此舉成為中國鐵路建設的一大創舉,因此修葺故居時特地在紀念館前花園搭建了微型的「人」字形京張鐵路和八達嶺長城以作為紀念。

京張鐵路沿線編輯
青龍橋站編輯
1922年,青龍橋站豎立詹天佑銅像。
1987年,在八達嶺長城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張家口南站編輯
2005年10月12日,紀念京張鐵路開工100周年時,在張家口南站「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銅像揭幕。
北京交通大學編輯
北京海淀區北京交通大學校內立有詹天佑全身塑像。
參考資料編輯
^ Jeme Tien Yow 是詹天佑留美時的不規則粵語拼音譯名,外國文檔都用此名。
^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31),淡江大學, 2007年,第37頁
^ 慈禧西陵祭祖修筑铁路专线. 新浪網. 2007年5月9日 (簡體中文).
^ 百年京張大事記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詹天佑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詹天佑
南方新聞網-鐵道工程學家詹天佑:「鐵路之父」出西關
廣州日報-詹天佑故居前有「冠帶水」
廣東僑網:「京張鐵路」鋪到詹天佑故居
使用其他語言閱讀
Wikipedia™ 手機版電腦版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頁面內容均使用 CC BY-SA 3.0 授權條款。
使用條款隱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